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

失蹤70年 中林氏埋葬蟲再現

更新日期:2007/05/25 09:29 記者:【簡東源/花蓮報導】
七十年不見的「中林氏埋葬蟲」,經台師大教授徐堉峰、台大教授楊平世的研究團隊,以小白鼠的腐屍「誘」出後,連英國學者對生活台灣海拔二千五百公尺的中林氏埋葬蟲都感興趣。因為,牠很可能是台灣高山地區生態系,動物屍體的主要分解者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去年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徐堉峰、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平世,針對國家公園甲蟲的多樣性進行研究。研究團隊以水果及小白鼠屍體為誘餌,在合歡山地區的小白鼠陷阱中,出現形態奇特的甲蟲。
經成功大學教授李奇峰、中山大學教授楊平世鑑定,確認為「失蹤」七十年的神秘甲蟲─中林氏埋葬蟲Oiceoptoma nakabayashii (Miwa, 1937)。李奇峰指出,中林氏埋葬蟲是一九三七年,由日籍學者三輪勇四郎根據單獨一隻標本,記述命名,但是命名之後,便沒有人再觀察到這種埋葬蟲。
李奇峰指出,中林氏埋葬蟲棲息在中央山脈兩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帶,很可能是台灣高山地區生態系中動物屍體的主要分解者之一。
李奇峰將中林氏甲蟲的消息告訴英國自然史博物館著名的甲蟲學者Maxwell V. L. Barclay後,令這位學者大為驚訝、興奮。因為,自一九三七年在玉山被發現後,就沒有相關報告,甚至鞘翅目分類學家還質疑「牠」的存在?
李奇峰表示,鞘翅屬的種類均分布於「舊北區」,即分布在歐洲、蘇聯、中國大陸北部、韓國、日本的寒冷的地區,台灣發現這類的甲蟲,引起質疑。
為何中林氏埋葬蟲七十年來沒有再被發現?李奇峰表示,最主要是,牠分布在高海拔區,同時只有用動物屍體誘集才能抓到。以往研究人員很少到這麼高海拔的地區設誘餌。過去,大多利用水果為誘餌,很少用動物屍體。
這次的調查,證明中林氏埋葬蟲的存在,也證明生物多樣性研究值得鼓勵。李奇峰教授將與英國學者進一步研究中林氏埋葬蟲的生態習性,填補寶島生物學資料的空白。

大陸乾旱 衝擊160萬人用水

更新日期:2007/05/25 10:00
甘肅和四川嚴重乾旱,160萬人面臨缺水窘境。
甘肅遭逢六十年來最嚴重的大旱,將近一百萬人飲水不足,而鄰近的四川省,從去年開始供水吃緊的問題,至今沒有紓解,雖然大陸西南近來豪雨引發的山洪,造成十多萬人受災,可是對於紓解水荒毫無幫助,四川有七十多萬居民,用水短缺。新華社報導,甘肅已經長達兩個月,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,有二十萬公頃的農地被迫休耕。乾旱最嚴重的地區,水價已經飆到每立方公尺110元人民幣。大陸每人可以享有的水資源,原本就低於全球平均,缺水是正常的,中共當局正在研究如何以供水轉運,來解決時而發生的區域水荒。

北市動物園今年發現新蜻蜓:碧翠晏蜓

更新日期:2007/05/25 10:30
台北市立動物園從民國92年開始,調查園內的蜻蜓種類,四年來已經累積紀錄79種不同蜻蜓,而今年動物園再度發現新記錄種:碧翠晏蜓,動物園表示,除了園內的蜻蜓調查之外,這幾年他們也與許多蜻蜓同好,在野外發現消失許久的岷峨弓蜓,以及睽違27年的浡鋏晏蜓等。(林麗玉報導)
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,台灣地區觀察蜻蜓的人數,與賞鳥和賞蝶的人數相比並不多。不過台北市立動物園四年前成立了蜻蜓調查小組,結合蜻蜓同好,這幾年陸續在臺灣南部及動物園內,發現一些新紀錄種蜻蜓以及迷蜓,其中今年五月三號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內,發現新增觀察記錄的--碧翠晏蜓,讓動物園內的蜻蜓種類已經達到79種。成為臺灣北部蜻蜓種類非常豐富的地點。而除了園內的蜻蜓調查,台北市立動物園與蜻蜓同好,這幾年也在野外有相當令人興奮的發現。包括2005年在屏東發現臺灣新紀錄種-黃尾弓蜓,2006年找到超過70年沒有採集紀錄的岷峨弓蜓及睽違27年的浡鋏晏蜓,另外今年再度發現目前被列為迷蜓的海神蜻蜓。動物園表示,許多新紀錄種蜻蜓的發現過程也相當難得,例如黃尾弓蜓發現時,不像其他種類都是發現成蟲,而是有人在屏東四重溪上游,找到一個外型奇特的水蠆蛻,經過蜻蜓專家鑑定,證實這是臺灣未曾記錄過的新紀錄屬弓蜓,之後又花了6年時間,才在獅子鄉內文村找到成蟲,不過目前大家對於黃尾弓蜓的生態習性還不是很清楚。

明年起 我禁止捕售鯨鯊

農委會漁業署昨天宣布,明年元月一日起,我國全面禁止捕撈、進出口販售全世界最大的魚類「鯨鯊」(Whaleshark)。
同時,世界知名的美國喬治亞水族館(Georgia Aquarium)「看中」我國捕獲的鯨鯊,自民國九十四年起,連續三年透過民間業者向我漁民購買鯨鯊活體,目前已買了四隻各四公尺長的鯨鯊,其中一隻已過世。今年六月,再賣出最後兩隻「庫存」鯨鯊給該水族館。
鯨鯊俗稱豆腐鯊,魚肉可快炒或製成魚漿、魚丸,海產店常見。
為鼓勵漁民「交出」誤入定置網的鯨鯊活體,漁業署訂有獎勵規定,按鯨鯊大小計算,獎額最高是體長九公尺以上鯨鯊,每尾可得一七四萬元;四公尺以下獎勵金額最低,每尾三萬元。
漁業署漁政組組長黃明和表示,全台目前還剩下三隻活體鯨鯊,全部養在花蓮縣民間定置網漁場裡,其中兩隻四公斤的公鯊,賣給喬治亞水族館。據透露,美方出價每隻遠高於廿五萬元。

化石證明某些恐龍可能是游泳健將

更新日期:2007/05/25 14:29
路透華盛頓電---科學家周四宣稱,一頭肉食性恐龍1.25億年前留在西班牙北部湖床的化石痕跡,足可證明至少有某些恐龍是游泳健將。
恐龍在迄今約2.3億至6,500萬年前主宰陸地,不過牠們在水中表現如何,科學界並不清楚。
與恐龍同時期有數種海洋爬蟲類,包括蛇頸龍和魚龍,但牠們是恐龍的遠親,並不是恐龍。
這項研究由法國南特大學的科斯特(Loic Costeur)主持,結果登載於《地質學》(Geology)期刊。文中寫道,一頭恐龍在深約3.2米的水中游泳時,爪子鏟到了湖底,而留下這些痕跡。
「這種動物以腹鰭劃槳般游動,很像現在的水生禽類,」科斯特在電子郵件中說。
這樣的「游泳痕跡」共有12條,其細而長的凹槽延伸了大約15米。研究人員稱,此處的波紋化石顯示恐龍當時逆流前進,同時試圖保持直線。
研究者稱,從痕跡的形狀和性質可見,它們來自於體態龐大的兩足肉食恐龍,而非活在同時期的大鱷魚。
科學家表示,這些痕跡是恐龍游泳行為的確切證據,也是兩足肉食恐龍游泳的最好紀錄。
科斯特說,這些三年前發現於西班牙La Rioja省的痕跡,拓展了有關恐龍行為的思路,包括是否有某些恐龍在海洋中生活。(完)
--翻譯 烏雲高娃;審校 邱俊吉

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

專家稱全球暖化將使喜馬拉雅山冰川萎縮,危害亞洲大部地區民生


更新日期:2007/04/24 09:13

路透北京電---氣象學家周一在北京表示,全球暖化可能引起喜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的大面積冰川融化,威脅到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民生。
專家稱,工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使氣溫升高,已經導致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出現萎縮。
「如果氣溫按照現在的速度繼續升高,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將迅速萎縮,可能將從1995年的50萬平方公里縮小到2030年的10萬平方公里,」中國科學院的吳紹洪在新聞發布會上說。
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是中國長江、中南半島湄公河、以及印度恆河的主要源頭。
另一位中國氣象學家秦大河則認為冰川融合速度不會這麼快。他預測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到本世紀中葉將消失四分之一。
但專家們稱,即便是按照保守的估計,冰川的消失也會危及亞洲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、河流流量以及農業生產。以冰川融水為源頭的河流可能會在冰川融化時暴漲,然後在冰川消失後乾涸。
「冰川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非常重要,」秦大河說。他解釋道,冰川是重要水源,且對亞洲的氣候影響深遠。(完)
--翻譯 余樂;審校 柯安琪
20070424_576193.jpgleft -->